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后来在贞观二十年左右回到中国的长安,唐太宗当时用很隆重的方式来迎接玄奘大师的归来。唐太宗当时虽然国务繁忙,但是他把这些事情放下,亲自接见玄奘大师,两个人相谈甚欢。唐太宗敬佩玄奘大师的德行跟才华,希望大师能够舍戒还俗帮助处理国事;但是玄奘大师说:我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我从小就出家了,我的生命就是在修习佛法、修学佛法,所以在我剩余的生命当中,我希望能够「守戒缁门」,「缁门」就是出家众,我希望在僧团当中好好奉持如来的戒法,一方面阐扬佛陀的遗教,使令佛法的光明能够普遍的照耀到每一个众生的内心当中。
这个时候唐太宗感到敬佩赞叹,就遵重他的意思,在长安盖了一个译经院,召集了当时五百位大德来翻译经典。大师就把从印度带出来的经典,总共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三卷,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全部翻译出来。在这七十五部的经典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品般若经》,跟现在我们所学习的《瑜伽师地论》。本戒就是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菩萨地〉的「戒品」。
玄奘大师在翻完《瑜伽师地论》以后,觉得《瑜伽菩萨戒本》特别的重要,所以又特别的从「戒品」当中把它别录出来。我们今天在末法时代能够如法的修学到《菩萨戒本》,我们应该要感恩弥勒菩萨跟玄奘大师的发心。好,这是在讲菩萨戒之前,把传承教法的造作跟翻译的大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我们看正文: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壹、解释标题
贰、修学宗要
参、随文释义
肆、结示劝修今初。
我们这次《菩萨戒》的讲授分成四大科:第一个「解释标题」,这个标题往往能够总持一本戒的整个内涵,所以我们先对戒经的标题作一个解释;第二个「修学宗要」,《瑜伽菩萨戒》有四重四十三轻的戒文,这个戒文在学习之前,我们应当对菩萨戒修学的宗要、大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你不知道这个戒文的会归处,到时候我们就是茫茫然没有目标,所以我们先把这个修学菩萨戒的纲要标出来,让大家有一个会归处;第三个「随文释义」,正式的随顺戒文来解释其中的义理;第四个「结示劝修」,把《菩萨戒》的修学方法作一个总结。这次《菩萨戒》我们就分成这四科来说明。
壹、解释标题三
甲一、总释标题
解释标题我们分成三科,先看甲一、总释标题,先作一个总标的说明。
我们这次戒文的题目叫做《瑜伽菩萨戒本》,瑜伽是一个譬喻,菩萨戒是一个法、是一个法门,法喻双举,故名瑜伽菩萨戒。我们先解释菩萨戒。菩萨是印度话,本来的意思叫做菩提萨埵,有四个音;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省略简称为菩萨。菩提萨埵翻成中文的意思叫觉有情,觉悟的有情。
觉有情有二个内涵:
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他是已经觉悟的有情。我们众生在三界流转,我们的内心是颠倒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情会让我们痛苦、什么事情会让我们安乐,我们完全不明白,就是完全跟着感觉走。我们凡夫的心情,就依着你心情的直觉──现在要做什么事,你就去做什么事,没有判断力,这个叫做无明。菩萨不然,菩萨内心当中已经开启了智慧的光明,他能够引导他的行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清楚分明的,所以叫做觉有情,他已经从无明当中产生觉悟,他开始用智慧来引导他的身口意三业,这是第一个内涵。所以虽然我们做慈善事业,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产生智慧的光明,那不能说是菩萨,只能够说是一个善人,修善之人。
第二个内涵就是觉悟一切有情。前面已经觉悟的有情,是针对菩萨他自己成就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赞叹菩萨利他的功德,菩萨他有大悲心,能够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开导众生,使令众生也能够趋向于觉悟,这就是觉悟一切有情。所以这个菩萨的意思,就包括了自利跟利他的一个修行者。戒就是一个轨范,身口意的修学轨范。所以菩萨戒就是一个有志于自行化他的修行者的修学轨范,叫做菩萨戒。就是你内心当中下定决心,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要自利、你也想要利他。你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奉持菩萨戒法,这个当中有很明确的指导──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来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那这个叫做菩萨戒。
瑜伽是一个譬喻,也可以说是一个赞叹。瑜伽的意思就相应,这相应的意思就是相应于大般涅槃。
佛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因缘观,就是说你今天有什么果报,是因为你因地造了什么业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就是说你今天造五戒十善,这个业是随顺于人天的果报;你欢喜修习四谛十二因缘、修习空观,你这个业就是带引你趋向于偏空的涅槃;我们今天能够奉持菩萨的戒法,我们的内心就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引导我们趋向大般涅槃、趋向佛的万德庄严。
所以这个相应是在赞叹我们奉行菩萨戒以后所产生的一个功德,就是有趋向大般涅槃的力量,所以叫做瑜伽。
本就是依止的意思,就是我们修学菩萨戒法的一个依止处,叫做本,就是佛法是有根据、是有本之学,这叫本。这个地方是简单的把瑜伽菩萨戒本作一个说明。
戒法,当然我们有世间的戒法跟出世间的戒法。世间的戒法就是五戒、八关斋戒。我们讲出世的戒法,大方向是两个戒法:一个是声闻戒,一个是菩萨戒。
声闻戒跟菩萨戒的差别:
声闻戒又叫做护世讥嫌戒,菩萨戒叫做常住佛性戒,佛陀制这二个戒的目的、宗旨是不一样。声闻戒法的目的是要令正法久住,就是佛灭度以后,「佛法二宝赖僧弘传,僧之所系唯依戒住」,就是佛灭度以后,佛陀希望他的正法在世间流传,就必需有声闻众来住持这个正法。而声闻众的修学轨范必须要遵守声闻戒法,因为声闻戒当中有很多的事项是在保护一个出家众的威仪,使令居士「未生信者令生信,已生信者令倍增长」,靠着声闻人奉持美好的威仪,让居士生起恭敬之心,因为这个恭敬心,他能够修习佛法得到解脱,所以我们看声闻戒的制戒因缘,都是要等待因缘才制戒的。
菩萨戒不同,菩萨戒法是佛性常住戒,它是约心地安立的,不是约外在的事相安立的,所以你看菩萨戒法是不必等待因缘,佛成道以后顿制菩萨戒,马上把菩萨戒法制定出来。也就是说,声闻戒是一种护世讥嫌戒,当然有它一定时间、空间的因缘,每一个时空不同,所以每一尊佛在制广教戒、略教戒的因缘就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一个众生的讥嫌因缘不同。
但是菩萨戒是依止每一个有情众生一念的心性来制戒,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是超越时空的障碍,所以不必等待因缘,就是在任何时空的有情众生,只要你奉持菩萨戒法,就能够引导你颠倒苦恼的心趋向光明安乐的境界,这样的因缘是超越任何时空的差别,所以叫做菩萨戒。这个地方与声闻戒有所差别,它不等待因缘而制戒,所以叫做佛性常住戒,也就是相应于大般涅槃的意思。好,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段:
甲二、别明戒法
前面是一个总标。这以下把菩萨戒的受体,受持菩萨戒所依止的戒体;跟他的随行,他所依体起用、或者说依体起护所产生的这些戒行;第三个是失舍,就是菩萨戒退失、弃舍的因缘:我们把它作一个说明。先看受体,我们是在什么因缘之下成就菩萨戒的戒体呢?这当中有二个因缘:第一个是成就菩萨种性,第二个是你真实发菩提心。我们先讲种性。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讲到我们众生有五种的种性:
一、无性种性:
无职专生墨门 玉骨沉沙 离婚后,绝美天后后悔了 御兽读心后,谁还要相亲继承家产 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 上抽全家,下灭恶魂,玄妃狂又狠 诡道神话 神豪:最强榜一,姐无限打赏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清穿:试婚格格娇宠日常 魔法校园之星辰崛起 我在冷宫,从婴儿入魔开始 六十五岁不努力成画圣,你退什么休? 异界一之异魔神传奇 疯批公主太撩人,众卿都在修罗场 焚化炉温度太高,前夫有点热 嫁个首富当后妈,无痛生子顶呱呱 年代假千金下乡,撩汉搞钱样样行 竞选神明 霍总,夫人的十个哥哥又来催离婚了
看似心狠手辣阴鸷疯批实则心地柔软温润护妻攻×柔弱漂亮纯洁小白花哑巴受小哑巴被逼勾引大佬,盗取商业机密,之后不告而别,再没脸去见他。四年后,大佬回国逮到他。很缺钱?要跑到这种地方来卖?聂北弦眼神冰冷。小哑巴小脸羞红,用力摇头。抖什么?背叛我的时候,不是挺有勇气吗?小哑巴欲哭无泪,有口难言。放心,我不会弄死...
上辈子一尸两命,横死荒野,死不瞑目。冤种老公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跳海殉情。重生归来,各路妖魔鬼怪齐齐上阵要她离婚。可她只想要他,爱他,宠他,哄他,撩他,诱他。老公要亲亲,要抱抱,要要要什么?要你。都说御枭寒嗜血成性,偏执成魔,却不知他宠妻无度,令人发指。只要他有,只要她要,身给她,心给她,命也给...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
...
九叠琴音震寰宇,谁敢闻言不识君?七色魔法代等级,雄雄揭大幕。琴之帝王,给这片大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伴随着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的出现,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原本仅仅是...
嘿嘿,我就吃个瓜,没想到把自己搭进去了!Σ°△°︴秦泽一朝得金手指,以为是末世降临却不成想穿越到盗墓世界,熟知剧情的他本想当一个吃瓜路人甲,却被人揪住命运的脖颈,被迫无奈他只好选择入局。同时,他也有了一帮过命交情的好兄弟,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以为的兄弟情,慢慢地变质了而本人却傻乎乎的,不自觉落入灰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