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瑜伽菩萨戒本》,绍安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一页,己二、障持戒度。
我们修学菩萨戒法基本上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戒体,第二个是戒行。整个菩萨戒的戒体就是安住菩萨种性,也就是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菩萨种性来做为我们的出发点,所以这样子叫做安住菩萨种性,也就是说我们安住在菩萨的戒体,依止这样的戒体而生起菩萨的戒行。
菩萨的戒行是广大的三聚净戒,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跟摄众生戒,我们这一科是讲到摄善法戒。菩萨在生命当中不但是要断恶,还要修习善根,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六种善根,这一科是讲到持戒,我们要生起持戒的善根。对于持戒的体性跟相貌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三页:
附表二─持戒度
(一)持戒自性
持戒度我们分成两科来说明,先看第一科的持戒自性。什么是持戒的体性?以下我们根据《菩提道次第略论》来说明:
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离之思者,谓之戒。是以律仪戒为主,增上而作也。以彼思之串习,而成上上圆满戒波罗蜜多,非谓于外能令有情胥离损害之门。《入行论》:从得远离思,说戒到彼岸。
─《菩提道次第略论》─
首先我们把什么叫做持戒、这个持戒的体性作一个扼要的说明。说是「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离之思者,谓之戒。」所谓的持戒,就是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应该先遮止损害一切众生的事情,使令我们对损害众生这件事情内心生起厌离之思,这个思就是造作,这就是所谓的持戒。
在菩萨戒戒的定义就是:我们刚开始先遮止去损恼有情。诸位我们应该知道,菩萨戒的自体在菩提心,就是说你菩提心失掉以后,你其它的善法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因为这个善法已经不能再趣向无上菩提了。菩提心的根本在大悲,就是你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大悲心的基础在不损恼有情,所以我们学菩提心的第一步,你先跨出的第一步就是不损恼有情。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当然有情众生每一个生命体都承受他个人的业力,换句话说,他可能也会有一些痛苦,每一个众生都有他苦恼的果报,但是这个苦恼不是我们引起的,不是我们引起的。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对于损恼有情的事情能够产生厌离,这个地方的厌离是关键点,就是我们能够产生一种调伏对治的能力,对损恼有情这样的一种情绪我们能够克制自己。「是以律仪戒为主,增上而作也」,这个就是关键点,重点在这个地方。
就是说菩萨的行持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但是你一定是以摄律仪戒做基础,我们有志于行菩萨道一定要注意这个观念。就是说你刚开始学习菩萨道,你不要急着去度化众生,当然我们对众生有一种希望他离苦得乐的意乐,这个是要赶快栽培起来,但是你不要马上付诸行动。
我一开始出家、刚开始发菩提心,我做什么事呢?你要做一些调伏自己的工作,也要把你内心的情绪稍微整理一下,因为菩萨道最忌讳的是瞋、慢、嫉,瞋心、慢心、嫉妒心,如果我们在开始度众生之前没有先把自己的瞋心、高慢心、对众生的嫉妒心调伏,而直接去度众生,就会引生很多很多的过失,甚至于对整个佛法的住世、对度化众生会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就是你这个负面的情绪会随顺你善法生起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染污了你的菩萨道。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所谓的持戒就是你刚开始要调伏你内心的瞋心、慢心、嫉妒心这种负面的情绪,你对于这种负面的烦恼要生起厌离,厌离的功能,这是持戒最基本的一个基础。「以彼思之串习,而成上上圆满戒波罗蜜多,非谓于外能令有情胥离损害之门。」刚开始我们必须要去串习,就是去修止观,来思惟瞋心、慢心、嫉妒心的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在刚出家修行的时候,对内心的瞋、慢、嫉不加以调伏,以后我们做再大的功德,这些功德都会变成一种过失相,我们对于这样的过失要一次一次的思惟来厌离它,慢慢的就成就一种究竟圆满的戒波罗蜜多,从一种对于瞋、慢、嫉的调伏,慢慢生起清净的大悲心,然后再付诸行动,这样子你所有的善法都跟无上菩提相应,都不夹带个人的私欲,这样子的戒法就是所谓的到彼岸,就是成就大般涅槃彼岸。所以持戒的定义不是约着外境,能够使令有情都远离损害,是约着你内心当中对众生的损恼,这一部分的过失消灭,安立做持戒。
以下宗大师引《入行论》作引证:「从得远离思,说戒到彼岸。」就是说从我们内心当中能够产生对损害众生的远离,以这样的内心的造作来安立你这个戒是圆满到彼岸。
在这一段里面宗大师也提出一个例子,说为什么戒是安立在内心这种远离损恼众生的功能,他说:佛陀戒波罗蜜圆满,但是无量无边的有情还是在苦恼当中,换句话说众生是不是离苦得乐,跟佛陀的戒波罗蜜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戒波罗蜜一开始的定义是约着菩萨本身内心当中一种不损恼有情的功能生起,众生自有他的业力。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一段公案说:有一个居士,这个居士以前是一个政府官员,退休以后来亲近印光大师学习净土法门。有一次他去关房见老人家,请老人家开示,印光大师请他喝茶,要走之前这个居士就把剩下的半杯茶随地倒掉了,印光大师就诃责他说:你有多大福报,你这样子的折损这些水!这个老居士他也是学佛的,学佛人明白道理,他就惭愧自我反省,回来以后就把这件事情写在报纸上公布出来,赞扬老人家的德行。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去思惟这个因缘,就是说其实半杯水的浪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看这个世间上,我们住在山上,你看下雨的时候流到河里面的水有多少!这个问题不是在外境的本身,就是说你今天把这个水倒掉,你是依止什么心情?你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心,而你这个心情生起的时候,你正是折损你的福报,不是那半杯水会折损你的福报。
诸位都知道,我们出家人吃完饭在洗钵的时候,会先倒一点热水,然后咒愿「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当我们这个咒念完的时候就把水倒出去?这样子不折损福报,因为这是生起大悲心,我把这些剩余的残渣「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那我们是在修善。
所以说同样是一杯水:你今天是一种浪费的心情泼出去,你内心生起的是一种负面的功能;我们今天生起一种善意施舍给众生,这一杯水同样也是泼出去,但是他生起的是一种功德相。这个地方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就是说所谓的持戒,就是你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调伏功能,以这样子来安立戒律。
比如说我们今天生长在一个很清净的环境,今天当中也没有人去干扰你、也没有不如意的境界出现,你今天心平气和,这样子不一定安立做持戒,这个是缘缺不生,就是没有境界,但并不表示你那种功能已经栽培起来,不表示,当然也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
所以说你这个人出家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怎么知道你内心当中有没有戒体呢?就是要有境界刺激才看得出来,你内心那个功能那个善根,那种心境接触的时候对恶法排除调伏的力量,在你内心当中,你这几年的修习是不是生起那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就安立做持戒,而这种功能也是我们能够离苦得乐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我们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个观念、很重要的一个生命观念,就是说其实生命的本质是在过程不在结果。就是说我们从结果来看,每一个人难免一死,生命是无常的,这样子讲的话,每一个人都要死亡,那这生命的意义何在呢?生命的意义就是你在整个生命的过程当中,你每一个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你每一个剎那的造作,你留下什么样的功能?就是你在人生走这么一回,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痕迹?
唯识学说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功能。有些人今生来这一世,他增加很多负面的功能,他今生的生命对他整个永恒生命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减分的;有些人今生来这一生满载而归,内心成就很多善根的功能,布施的功能、持戒的功能,乃至于智能的功能。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事实上整个六度在菩萨大乘佛法的定义,六度都是依止内心当中能够生起一种善根而安立这个六度的体性,不约外境的。
所以持戒也是这样,就是说你的内心跟染污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生起能忆、能持、能防,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是不是生起了?而这个功能生起的时候,就是安立你已经成就这个戒的善根,你把这种功能修习圆满了,我们说你是戒波罗蜜多圆满,即使外境不管怎么样的过失,那跟你是没有关系。这个地方我们简要的把持戒的定义作一个说明。
(二)持戒差别
前面是约着持戒的体性,这以下把它表现在身口的差别相作一个说明:
问: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种性相?
什么是菩萨持戒种性的相貌?
答曰:谓诸菩萨本性成就软品不善身语意业,不极暴恶:于诸有情不极损恼;虽作恶业,速疾能悔,常行耻愧,不生欢喜。
菩萨持戒的相貌就是「谓诸菩萨本性」,他内心的习性经过多生的修行,他的内心「成就软品」的「不善身语意业」。菩萨有圣位的菩萨、有凡位的菩萨:圣位菩萨的内心是完全清净的,他灭恶的功能已经做得非常圆满;但是凡位菩萨他还是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可能会发脾气,或者偶尔起高慢心,乃至于嫉妒。
但是他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软品,软品就是下品,他这种烦恼的势力是比较薄弱的,换句话说,他已经产生一种对治调伏的功能生起,这个是持戒种性的相貌。所以他内心当中不极暴恶,他内心是一种调柔清净的相貌。什么叫调柔清净?这以下从两方面来说:
先看他从自利方面,「虽作恶业,速疾能悔,常行耻愧,不生欢喜。」我们一般人的内心是心随境转,遇到如意的境界我们就起欢喜心,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自然就生起负面的情绪,所以当我们生起烦恼去造罪业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没办法踩煞车的,做不到的,烦恼一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让烦恼停下来,不可以,作不了主,所以一天一天的造作下去。但是持戒种性的菩萨不是这样,「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遇到恶逆因缘刺激的时候,他也可能会起烦恼、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罪业,但是他跟其它人不同的地方是「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内心戒体的功能会表现出来,他会产生一种增上惭愧,增上惭愧的力量就会产生一种反省跟对治,就把这个烦恼的势力慢慢的调伏下来,他内心有这种功能,所以「常行耻愧,不生欢喜」,他内心当中经常昼夜六时保持一种惭愧心,对于罪业的事情不生欢喜,就算有罪业出现的时候,他内心会产生一种对治的力量,这个是讲自利。
利他方面,「于诸有情不极损恼」,这个是讲菩萨的大悲心。为什么说「不极损恼」呢,在韩清净的批注上解释说就是他不故意去损恼有情。什么叫不故意呢?菩萨的方便是畏爱兼抱,有情众生有时候造一个过失相,菩萨为了使令有情产生警惕,菩萨会现出一种威严、乃至于诃责的事情,但这个是要使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所以给他一些暂时的痛苦,这个是菩萨的方便,所以叫做不极损恼,他不故意损恼有情,但是在一种特殊的因缘之下,他会去做一些损恼相,这个是菩萨的大悲方便。
诡道神话 嫁个首富当后妈,无痛生子顶呱呱 神豪:最强榜一,姐无限打赏 我在冷宫,从婴儿入魔开始 疯批公主太撩人,众卿都在修罗场 上抽全家,下灭恶魂,玄妃狂又狠 清穿:试婚格格娇宠日常 魔法校园之星辰崛起 无职专生墨门 竞选神明 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 霍总,夫人的十个哥哥又来催离婚了 玉骨沉沙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御兽读心后,谁还要相亲继承家产 焚化炉温度太高,前夫有点热 离婚后,绝美天后后悔了 异界一之异魔神传奇 六十五岁不努力成画圣,你退什么休? 年代假千金下乡,撩汉搞钱样样行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论穿越到甜宠文大结局后是一种什么体验?姜澜雪表示,这金手指压根没用。原身入宫三月,却从未见过宣宁帝,因此,后宫嫔妃压根没将她放在眼里。不曾想姜澜雪穿越第一日就被召侍寝了,对此,众人依旧摇摇头表示不用担心。哪知接下来一连三日,宣宁帝都流连在姜澜雪的清光殿中。对此,众人表示,这不可能,肯定是因为齐王妃的缘故,陛下定然是...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嘿嘿,我就吃个瓜,没想到把自己搭进去了!Σ°△°︴秦泽一朝得金手指,以为是末世降临却不成想穿越到盗墓世界,熟知剧情的他本想当一个吃瓜路人甲,却被人揪住命运的脖颈,被迫无奈他只好选择入局。同时,他也有了一帮过命交情的好兄弟,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以为的兄弟情,慢慢地变质了而本人却傻乎乎的,不自觉落入灰狼们...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老李头好,给钱。赵辰不如咱铺路…...
星际指挥官薛棠一朝穿越,成了即将下堂的嫡妻。丈夫秦眀渊失踪,外,有奸佞小人世家大族对秦家的权势虎视眈眈,内,有三个不学无术的小叔子和一个长歪了的小姑子,薛棠闭了闭眼,和离什么的先放一放,被原主带歪的这些废物必须领回正道,快被原主败光的家业也要抢救回来。众人纷纷诧异。那个刁蛮跋扈贪图享乐的女人,为何一下变得又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