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个理由、因为你受菩萨戒,你次第一定先受过声闻戒法,如果你是在家居士,你一定先受过五戒,你如果是出家众,你一定受过沙弥或沙弥尼戒,在前面的五戒跟沙弥沙弥尼戒已经有四重戒了,所以《瑜伽菩萨戒》就不再重复,只提到菩萨增上戒不共于声闻的地方就可以,所以它只列出四种他胜处法,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菩萨行者「若顺若逆」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就是说杀盗淫妄在利益众生的因缘之下是有种种的开缘,后面也会讲到四重戒开缘的情况。但是《瑜伽菩萨戒》所安立的四种他胜处法,是一切时一切处都不可以开缘,不管你是自利、不管你是利他,这四条戒法都不允许开缘,这四条戒法只要有所违犯,就会严重的伤害你的菩提心。所以在《瑜伽》当中但安立这四条戒,因为这四条戒是绝对不能开缘的,所以安立四种他胜处法,是这样的一个因缘。好,我们再看下一科:
丁二、征释戒相
戊一、征问
这以下是用问答的方式来说明四重戒法的戒相,先有一个问,先看征问:
何等为四?
这是一个问,以下回答。
戊二、辨释
己一、自赞毁他戒
回答当中,先看戊二、辨释,分别的解释。解释当中有四条,先看第一条戒:己一、自赞毁他戒。这一条戒事实上具足两种过失:第一个过失是自赞,叫做自赞己德,你自己赞叹你的功德,你向别人宣扬你自己有布施、持戒、忍辱的种种功德;第二个过失是毁他,毁他之短,你毁谤他人的过失。当我们的身口意出现了自赞跟毁他这两种条件,就正式的犯到这条戒,这叫自赞毁他戒。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一个安住在菩提心的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欲指的是希望,这个希望就是整个犯罪的动机。说这个人他为什么会做这件事情?他内心当中有一个希望。什么希望呢?贪求利养恭敬,他要贪求更多的利养、财物资具,或者是要博取种种的恭敬,得到别人的尊重赞叹。有些人比较重财物;有些人对财物很淡泊,但是对名声看得很重,他比较资深、你比较资浅,你站在他的前面他就不高兴。总之,他内心当中对利养恭敬有所贪求,他就采取了自赞己德、毁他之短的过失,这个就是第一他胜处法。这个地方的他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地方的他有二个他:第一个、从自赞己德的角度,这个他叫做贪欲的烦恼,你对三界的果报有所贪求;第二个、毁他之短所带动的烦恼是嫉妒心,不耐他荣:所以这个地方的烦恼,是贪欲跟嫉妒这二个烦恼所构成的,叫他胜处法。
这条戒对我们整个佛教的兴衰基本上是有关系的。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争,他内心起欢喜心,但是这个欢喜的相貌不是很明显;这个魔王要是看到两个住持正法的菩萨互相的毁谤斗争,魔王起大欢喜。为什么呢?譬如两虎相斗,一死一伤,这就表示佛教即将要衰亡。因为自赞毁他很容易造成人事之间的不和,佛教的推广就会产生障碍,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倒是要注意。
这个自赞毁他,我们应该要修随喜功德来对治。整个佛法的事业其实不是单一的因缘,诸位如果慢慢思惟整个众生的因缘是多元化的因缘,所以我个人经常用一个偈颂自我勉励,这个地方提出来给大家作参考,我经常想的一个偈颂就是:「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就是说佛教的事业,有很多人会创造很多的功德,能够住持正法、续佛慧命,这个功德不一定是我要去做,我也可以扮演一种次要的角色,乃至于我根本没有参与都可以,我们在生命当中不要把这个我看得太重要。当然佛法是讲无我,但是我们一个初心菩萨,刚开始不要这么高的标准说是我空,就是把这个自我意识压低一点,压低一点就是说成事不必在我。世间上有很多很多的功德出现,这个功德不一定要我去做,很多人去做都可以。这个功德出现在别人的身心上,我是用什么心情呢?随喜一切功德,只要我发出我的随喜,我对这个功德就有一种参与感。
换句话说,其实我们采取自赞毁他,对我们自己完全没有好处。诸位想想看,我们今天去毁谤他人,他人的功德不会跑到我的身心上,不可能,你只有给自己障碍,成佛之道自己障碍自己。当然今天一个人会自赞毁他,这个人应该是多少有一点资粮了,有点资粮的时候,你应该压低自己的姿势,不一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去做。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应该要修随喜功德来对治,这是第一条自赞毁他戒。
己二、悭惜财法戒
前面的「自赞毁他」是对于没有得到的利养恭敬去追求,所以只好采取自赞毁他;「悭惜财法」是你已经得到的财物、或者是佛法,你用悭贪的心情不肯布施出去。前面是没有得到的去追求,这个是已经得到的没有加以布施而犯到这条戒。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这条戒有两个情况:第一个是这个「菩萨现有资财」,表示你内心当中的确是有资财的,但是性悭财故,就是你多生多劫产生了习性,对财物产生一种悭贪的个性。因为你的悭贪,结果「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这个苦指的是残废病痛,这个众生身体有残废、有种种的病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有贫,贫就是说他身体虽然健康,但是物质缺乏;第三个无依,无依是指年老孤独,年纪特别老,孤独没有依靠;第四个无怙,无怙是指年幼无养,年幼没有人去照顾他:这四种人都是属于菩萨所应该要资助的对象。这个时候这四种境界在菩萨的生命当中出现了,「正求财者来现在前」,正求财者是指对方的乞求是合理的乞求,换句话说,他对你的乞求是你做得到的,菩萨本身有能力能够做得到,这叫做正求财者。这个时候菩萨不起哀怜之心而修惠舍,不修施舍,这个是对财物的悭惜。
第二个是对佛法的悭惜,「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正求法者是指众生他具足闻法的根机,要是听闻这个法以后,他能够产生信解、乃至能够依教奉行,他有这种闻法的根机。菩萨性悭法故,他对自己所拥有的佛法产生悭贪,虽现有法而不加以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这个时候菩萨好不容易栽培的菩提心,就被他内心的悭贪烦恼所破坏了,叫做第二他胜处法。第二个他指的是悭贪烦恼。
悭贪的过失,蕅益大师说悭财者,世世贫穷,我们今天对财富的悭贪是产生贫穷的果报。悭法者,生生愚痴,不可不惧也。对佛法的悭贪,你来生会产生愚痴的果报,所以不可不惧也。
在经论上讲一个小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比丘,老比丘是年轻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他也想努力的修学佛法,但是他根性愚钝,虽然努力的修学,但是都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就放弃了学习去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当然这样下去,等于是身虽出家而心不入道,心中没有道法的摄受,这样子就空度光阴一天一天过去了,到年纪大的时候戒腊很高。这个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要请僧团去应供,要做一个供僧的修福法会,大众僧团就开会说:这个老比丘的戒腊最高,如果他去参加应供,按照戒腊他要坐在首座,他到时候要为大众开示,但他又不能开示,就有损僧团的声誉。所以僧团执事就决定不让老比丘参加,派老比丘去扫大殿的门口。这个时候大众师都去参加应供了,老比丘去扫大殿前面的广场,他愈扫地内心就起惭愧心,他想:我出家这么多年,真是惭愧,在三宝的加被之下,身虽出家而心不入道。这个惭愧心生起以后,他就想要以自杀来谢罪,就找一条绳子吊在树上准备上吊。
这时候大智慧光明的佛陀就现前了,佛陀就明知故问说:某某人你要干什么呢?这个比丘就如是如是的报告。这个时候佛陀就善巧的诃责这个比丘: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生生世世这么愚痴吗?佛陀说:你在迦叶佛时代是一个三藏法师,因为你做法师的时候悭法,你内心当中有殊胜的法门,你不愿意宣扬出去,因为悭法的缘故,所以招感这个愚痴的果报。这个时候老比丘就向佛陀至诚的忏悔,佛陀为他宣说四圣谛的法门,苦集灭道的法门。当然这个有善根的人,这个善根佛法说是金刚种子,跟一般善业不同,善业是生灭法,他这个善根可能会被一时的罪业所遮障,但是它不能被破坏;所以他忏悔以后、把罪障消灭以后,佛陀跟他讲四圣谛法,他当下就证得阿罗汉果,启发他的智慧。
佛陀说:你现在去应供还来得及(哈——),他以神通力到居士家就坐在首座。大众师都很紧张:诶,这个老比丘怎么跑过来了呢?但是他吃完饭以后为大众师开示,辩才无碍,他把他过去的善根都表达出来了,大家都听得非常的欢喜。这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财物、不管是佛法,一定要让它流通,流通了以后,我们自己才能够从流通的过程当中产生增上。假设我们加以悭惜,我们对自己就会产生障碍。
当然爱着财物、爱着佛法是我们过去的习性,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偈颂来思惟这当中的道理,宗喀巴大师在《广论》当中讲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思惟,他说:「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去的善业,我们今生积集了财富、或者是佛法,对于今生的财富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把它占为己有。一般人对自己的生命没有安全感,以为「财富是我的归依处,我只有依止财富才能够离苦得乐」,这样的想法可是害了你自己。为什么呢?
「诸未施财无常灭」,就是说你把这种无常败坏的财富占为己有,不管你愿不愿意,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死亡的法会把你的财物破坏,你对财物再也没有使用权,你离开人世间的时候,这个财物就不再属于你的,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不管你愿不愿意,你迟早有一天要离开你的财物,你对财物的悭贪,反倒是在整个过程当中你累积一个悭贪的业,你来生会因为这样子而贫穷,所以「诸未施财无常灭」。
第二个选择,「由施反成有财库」。我们今天可以选择把财物布施出去,在布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累积一个善业,就是把财物换成善业。因为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死亡能够破坏我们的财物,但是死亡不能破坏我们内心的善业,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把无常的财物转成坚固的善业,你来生会因为这样的善业而继续得一个安乐的果报。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一个譬喻来解释这个道理,他说:在森林当中有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都是有钱人家,这个时候这两户人家突然间起火,火烧得很厉害。有一户人家,他光顾着救火,就拿这个水去泼房子,结果这个房子还是被烧掉了,没有办法救了;另外一户人家是有智慧的,他看到这个火势如此的猛烈,他知道这个时候救火没有办法,他就赶快利用剩余的时间,到房子里面把价值的珍宝拿出来,到其它地方再盖一栋新的房子。
龙树菩萨讲这个故事是说:世间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就是房子被无常的火所燃烧,就是我们一天一天的面临死亡,我们爱惜这个生命不愿意布施,结果死亡的时候全部都破坏了;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够运用生前的时候加以布施,结果「由施反成有财富」,把无常的财富转成坚固的善业,来生还可以继续受用。我们应该从因缘法上去思惟,来对治我们的悭贪,这个是第二条戒「悭惜财法戒」。
己三、瞋不受悔戒
前面的两条戒都是依止贪心跟贪心的等流所造成的罪;这以下是依止瞋心,瞋心所做的罪。好,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麤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一个菩萨他「长养如是种类忿缠」,长养就是数数现行不修对治,菩萨对烦恼一次一次的活动,他内心当中完全不采取对治的行动,就是放纵它,一次一次的放纵。放纵什么烦恼呢?「如是种类忿缠」,忿是瞋恚心,缠是烦恼,烦恼活动的时候会缠缚内心,使令内心不自在。这个地方制戒的意义有三种层次,种类就是层次,事实上是有身口意三种瞋恚的层次,这三种层次具足了,才构成了犯戒的条件。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无职专生墨门 清穿:试婚格格娇宠日常 魔法校园之星辰崛起 疯批公主太撩人,众卿都在修罗场 年代假千金下乡,撩汉搞钱样样行 御兽读心后,谁还要相亲继承家产 霍总,夫人的十个哥哥又来催离婚了 离婚后,绝美天后后悔了 我在冷宫,从婴儿入魔开始 竞选神明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玉骨沉沙 上抽全家,下灭恶魂,玄妃狂又狠 诡道神话 嫁个首富当后妈,无痛生子顶呱呱 六十五岁不努力成画圣,你退什么休? 焚化炉温度太高,前夫有点热 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 神豪:最强榜一,姐无限打赏 异界一之异魔神传奇
...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老李头好,给钱。赵辰不如咱铺路…...
公元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这一年,王仙芝战死黄梅,部众推黄巢为主,号冲天大将军,转战南方。这一年,李克用杀大同军使段文楚,父子二人发动叛乱,沙陀兵马抄掠河东。这一年,江南盗贼蜂起,连陷州郡。这一年,河南连岁旱蝗,军士作乱。这一年,僖宗斗鸡击球,不理朝政。这一年,大唐风雨飘摇。这一年,后世穿越而来的邵树德有自己的...
万订爆款,火爆爽文有一刀斩杀黄金巨龙的低等骷髅种有身怀十大宠兽秘技的看门土狗更有自称为神的打工妹这是一个得到系统开店,在破碎远古培育宠兽的故事。当荣光覆灭,血脉逆流,昔日的存在将再度回归,一切都是毁灭!...
上辈子一尸两命,横死荒野,死不瞑目。冤种老公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跳海殉情。重生归来,各路妖魔鬼怪齐齐上阵要她离婚。可她只想要他,爱他,宠他,哄他,撩他,诱他。老公要亲亲,要抱抱,要要要什么?要你。都说御枭寒嗜血成性,偏执成魔,却不知他宠妻无度,令人发指。只要他有,只要她要,身给她,心给她,命也给...
...